得到听书 |《荒野上的大师》| 徐学勤解读 | 百度网盘下载
你好,欢迎每天听本书!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是《荒野上的大师》,它的副标题是“中国考古百年纪”。它讲的是大约一百年前,一批杰出的考古学、地质学、人类学和建筑学学者,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开创考古事业的故事。
起考古,你可能觉得,这是一件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。一是时间上的遥远,考古学者研究的对象,距离我们今天少则数百上千年,多则达到亿万年,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遥不可及;二是空间上的遥远,考古学者经常要深入荒野丛林、不毛之地,进行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,在一个个人迹罕至的地方,与古老的化石、遗骸、文物、矿藏打交道,多多少少给人一种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感觉。
除非有特别重大的考古发现,否则,考古学者很少有机会进入公众视野。但是,在潜意识里,我们又都知道,考古对我们有多么重要。考古学者的发现,让我们了解地质变迁、生物演化、文明进步的轨迹,让我们知道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、一种文化传统的来龙去脉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的延长线上,没有考古发现,我们就无法确认自己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,也就无法真正认识自己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考古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而考古学家就像是从现实世界派往历史深处的侦探,为我们在古老的遗迹和遗存里,找到破解各种现实谜题的答案。
中国的考古学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当时民国初立,军阀混战,列强环伺,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。但是,有那么一批了不起的学者,他们毅然放弃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,甘愿到荒野之中进行考古发掘或地质调查。这批学者包括傅斯年、李济、董作宾、梁思永、丁文江、翁文灏、贾兰坡、李四光、梁思成、林徽因等等。他们大多在海外接受过现代学术训练,崇尚科学精神,“试图重新发现古老中国的真相,重估文明的价值”。
这本书的作者张泉是资深媒体人,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,曾任《生活月刊》主编,出版过《城殇:晚清民国十六城记》《中华文明访谈录》等多部著作,荣获过“亚洲卓越新闻奖”“金鹰奖”“中国纪录片学院奖”。《荒野上的大师》是他潜心十年完成的作品,他进行了大量走访和文献研究,用深情细腻的笔触,为我们再现了那代学人的凛凛风骨和艰苦卓绝的考古往事。
接下来,我会分两个部分来为你介绍这本书:第一部分,介绍中国考古事业初创时期的时代背景,讲述为什么在一个充满内忧外患、民不聊生的年代,那批杰出的学者要去从事艰苦的考古工作;第二部分,我为你重点讲述一下,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的故事。为什么要重点讲殷墟呢?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在殷墟考古上着墨最多,故事最精彩;另一方面是因为殷墟的地位,殷墟不仅被评为“20 世纪中国 100 项考古大发现”之首,更被联合国列入“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”,它为后世的考古事业树立了典范。
更多音频书籍: